找到相关内容595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与梁漱溟的文化哲学

    的不安宁,如孔子的学说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人的情志方面,第三则面对宇宙发展的必然之势,而要求根本解决,中国印度走了第二三的生活,乃文化早熟的缘故,西方偏重物质经济发展已逐渐呈现各种文化危机,他因而断言...迷妄,苦乐等问题都源自人类生命本身而不在外面,只有修“无生”,这是佛家为红尘众生所开示的道路。第三阶段,梁漱溟二十九岁决定放弃出家,回到世间生活,重新思考如何生命“住世”的问题,最后选择儒家生活为其生命...

    曾议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047975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心识思想

    净影寺慧远的心识思想  廖明活  中国文哲研究所集刊  第三(1993.03)  页391-415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  *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  注1 近代有关净影寺慧远心识观的论著,多出自日本学者。参见日置孝彦:,《印度学佛教学研究》第19卷第1(1970 年);,《印度学佛教学研究》第20卷第1(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548128.html
  • 李永宪著:西藏原始艺术(2)

    隆升可能会加速该地区古猿的进化过程。高原的隆升在是第三纪末即上新世中晚期开始加速,出现了西藏地质史上的“第三喜玛拉雅运动”,高原的急速隆升必然导致森林消失等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,迫使古猿脱离树上活动而...地貌学等有关资料的研究,对这批石器遗存年代的推断综合如下:定日苏热地点大致属旧石器时代中晚;吉隆两地点可能属中、晚更新世;色林错各听地点“可能早到旧石器时代晚期”;多格则和扎布两地点“可能属于旧石器...

    李永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948267.html
  •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(1)

    古正美(新加坡国立大学)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三(1998年)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印行页21-76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词没有固定的界定概念,“大乘”一词也不能永远套在一个学派上,“大乘”至少在前二的发展,都是当时帝王信仰的主流学派。 页22 序论 一直到 1995 年王邦维出版《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》为止,大乘...

    古正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4348413.html
  • 智者天台教观中之心的涵义

    智者天台教观中之心的涵义 邓克铭(暨南国际大学中文系)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三(1998年)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印行页187-215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〉,《中华佛学学报》第十,(民国八十六年七月)。 页 195 心除了从上述经验及解脱两方面来观察外,尚可由其他立场来观察,而得到不同之理解。如智者在有关止观实践之《释禅...

    邓克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4548416.html
  • 中国禅学史 早期禅法

    梵志;其二,为长而回家,娶亲理家的户主,其三,为壮年入林,潜心修道的森居;其四,为清静度日,乞食为生的苾(即比丘)。  在这四生活中,以第三隐居森林,诵读《森林书》和《奥义书》,然后凝神息虑...中国禅学史?早期禅法  苏渊雷  [上海]华东师范大学学报,1996年第2  1-8,22页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苏渊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348918.html
  • 《随自意三昧》中的无明与空

    禅观结合起来的突出代表。  [12]当代台湾学者陈英善女士特著文《慧思的禅观思想与〈首楞严三昧〉》阐明《随自意》与《首楞严三昧经》的关系,发表于(台湾)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三(1998年)。  [13]...论述得更为详尽深入。  第三,《安乐行》与《无诤门》都有将《随自意》基本思想纳入自身体系的倾向。  以下分别论述。  《安乐行》强调当深信一切众生如佛,同俱如来藏、法身藏,以无相行与有相行为行持之双轨。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949045.html
  • 白族密宗(1)

    一九九一年第三)、日本学者关口正之《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卷》(载日本《国华》杂志,杨文映译,译文载《大理文化》一九九五年第三、四)、杨晓东《大理古代绘画和雕刻概述》(载《大理方志》一九九五年第三、四)...阿叱力教的文化内涵如何,李东红《阿叱力教的文化特征》(载《思想战线》一九九六年第三)一文从僧侣及僧团组织、造像、经典、仪轨法术四个方面作了论述。  以上是学术界对阿叱力教的特征、源流、绘画、石窟寺及...

    李东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749741.html
  • 白族密宗(3)

    白族地区的历史和现状》,载《白族学研究》(二);张宽寿《白族阿叱力教现状调查》,载《白族学研究》(三);李东红《阿叱力教的文化特征》,载《思想战线》一九九六年第三。)主要有:《召值迎黄启祖法事》、《...而且会使研究者对阿叱力教的认识南辕北辙。因为同时崇拜供奉密宗、显宗之神,道教之神,本主神祗乃至自山川自然之神是阿叱力教一惯的传统,(注释:李东红《阿叱力教的文化特征》,载《思想战线》一九九六年第三。)...

    李东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949743.html
  • 佛教景教初传中国历史的比较研究(4)

    人道的相互关系上,儒家主张“超越而内在”而不是“超越而外在”,认为“你越能深入自己内在的泉源,你就越能超越”[注:杜维明《儒学第三发展的前景问题》,第一八八页,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八九年版。]  ...态度有关,但初传社会各阶层这种宗教的认识也至关重要。一、上层对初传佛教景教的认识  第一、统治者对初传佛教景教身分的认定。对初入中国内地的佛教,上层统治者的认识是混沌模糊的,在他们看来,佛教和中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0649760.html